想要成功的玩這種人生遊戲,必須訓練自己的想像力,一個受過想像力訓練,只想像美好事物的人,他的每一個「正當的內心渴望」都會在生活中實現。
「想要成功的玩這種人生遊戲,必須訓練自己的想像力,一個受過想像力訓練,只想像美好事物的人,他的每一個「正當的內心渴望」都會在生活中實現。」
大多數人認為人生是一場戰鬥,但人生並不是戰鬥,而是一場遊戲。我以前也認為人生是一場戰鬥,有輸有贏,有得有失。但輸、贏、得、失是比較而來的。回到自己的心,人生就是一場「關乎付出與接受的偉大遊戲」。
在這場遊戲中,除非你理解靈性法則,否則不可能成功。《新約》及《舊約》給這場遊戲非常清晰完整的規則,耶穌基督教導人們,這是一場關乎付出與接受的偉大遊戲。
「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這表示,人的任何言行,終將受到同等的回報;給出什麼,便回收什麼。
我們可以想想自己跟周邊人之間的言行,憤怒的語言總是帶來憤怒的結果。給出愛,真的就回收愛嗎?給出不帶前提、無條件的愛,就會得到愛。
「你要守護你心(或想像力),勝過守護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這表示一個人所想像的,遲早會發生在他自己身上。
一個受過想像力訓練,只想像美好事物的人,他的每一個「正當的內心渴望」——健康,財富,愛,友誼,完美的自我表現,最高理想——都會在生活中實現。
有人稱想像力為「心智的剪刀」。日復一日,這把剪刀不停的修剪人心裡看到的畫面,而早晚有一天,這些由他自己創造出來的景象,就會在現實世界中實現。
雖然我沒有受過想像力訓練,但在職業生涯中,應該是在2000年於羅技Logitech服務開始,我就有一種想望,希望幫國際品牌在亞洲負責業務跟供應鏈管理。期間經歷另外三家公司,一直到2016年不得已而自行創業。。。而我目前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幫國際品牌公司負責亞洲的業務跟供應鏈。
身體的健康也是一樣。30多歲身體就陸續出現問題,直到自行創業,才開始將重心放在健康與養生。55歲的我,除了頭髮稍白,劈腿,雙盤坐,頭倒立都可以輕易做到。這是一種對健康的渴望與堅持,一種「正當的內心渴望。」
2023年初在付不出頭期款的情況下,很意外卻順利的買下了現在居住的透天房。這是一棟近乎26年沒有人居住過的毛胚屋,屋況很糟,但週邊的景觀與環境,卻讓我在第一次看屋時就喜歡上了它。因資金短絀,屋主又不願降價,原已決定放棄,想說等個1,2年後有足夠的資金再來考慮,卻沒想到就在決定放棄時,房仲卻與我聯繫直接約我與屋主到門市洽談。談了幾個小時,我就把房子買下來了。
裝修資金也是一大難題,原預估1百出頭萬,實際做下來卻超過3百。從裝修開始的6月,一直到10月,每個月所需資金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每當我內心有所疑慮時,我就會回到這本書作者所說的,每一個「正當的內心渴望」都會在生活中實現;在人與自己的最高理想,以及每個內心的渴求之間,除了懷疑和恐懼,沒有任何阻礙。只要可以「不帶憂慮」地祈禱,每一份渴望都會立即實現。
而每每我也會用老子所說「信不足焉?有不信焉?」來鼓勵並強化自己的信心。
心智分為潛意識、意識、及超意識三個區域。潛意識純屬力量,不具方向,就像蒸汽或電力一樣,接受引導行事,卻不具誘導能力,任何強烈的感覺或清晰的影像都會在潛意識留下印記,而潛意識也會巨細靡遺地執行每一個細節。
心智的意識層面則被稱為世俗意識(或感官意識)。這是人的頭腦,只看到世界的表象,只看到死亡,災難,疾病,貧窮和種種限制,並將這些烙印到潛意識裡。
超意識則是每個人的內在神性,也是完美構想的所在。
佛說每一個人都是佛,所以才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每一個人都是完美具足的,無需外求。
楊定一在他「靜坐的科學、醫學與心靈之旅」序文中這麼說到——我從小就是天主教徒,六歲擔任輔祭,才十幾歲就覺得自己掌握了《新約》和《舊約》兩大經典的道理,讀遍了各種淵遠流長的哲學論述。涉獵各門各派,把經典作為平日的讀物。
然而,依然還有許多形上學和哲學的疑惑不斷在我內心熊熊燃燒,對於如何面對人生的種種不確定與內心深處對未知的深刻不滿,我卻束手無策。。。到現在,我還真不知當初是怎麼熬過來的,似乎一切都對了,我終於理清頭緒,回答了我自己提出的問題。
找出我自己的解答之後,我決定周遊世界去尋訪名師,登門求教於所有我能遇到的修行者,真是讓我獲益良多。那段嬉皮歲月,我毫無保留地追尋人生真相,到頭來,我總算明白一切答案早就安住在我心裡,根本無需穷盡千山萬水。要是我一開始就知道……
至此,我終於明白所有的答案都在我們內心,只要探問自己的心靈,答案自然會湧現,而且都是那些再明顯不過的事理。
柏拉圖所說的完美的典型就在超意識裡,也就是神聖設計,因為神對每個人都有一個神聖的設計,有個部分除了你之外沒有人能填滿,那只有你才能,才做得到,其他人無法達成。
超意識裡蘊藏著這項神聖設計的完美圖像,當這個圖像在意識中一閃而過時,通常會像個難以達成的理想,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完美。實際上那就是一個人內在的無限智慧,讓他瞥見的天命或人生目的。
然而許多人無視於自己的天命,卻拼了命去追求一些根本不屬於自己的事物或境遇,即使最後如願以償,也只會感到挫敗與失望。
耶穌基督教導世人,在這場人生遊戲裡,人的言語扮演了主要角色,「因為要憑你的話定你為義,也要憑你的話定你有罪。」很多人就因為說了一些漫不經心的話,把自己送進災難裡。
人的語言跟心念都是有力量的。許瑞云醫師,這位不開藥的哈佛醫師,經常在她的演講中示範語言跟心念對人產生的影響。負面的語言跟惡念會對人身體的能量產生負面的影響。
我是一個鄉下小孩,因為小學國中功課很好,高中也就順利考上台北的第一志願。雖然功課好,但我卻是一個沒有自信,而且晚熟的小孩。青春期對自己的不滿,加上沒有自信,很多事情在開始前就容易抱持悲觀負面的想法,而結果也常如預期的不理想。這樣的心理狀態一直延續到投入職場,公司抽獎、買彩券、兌發票,我從來都不覺得好運會到我身上,而結果也確實如此。
現在的我卻清楚的瞭解,其實我是個非常幸運的人,只是自己看不到、不自覺而已——懵懂的童年跟慘澹的青春期,透過我的一雙兒女,讓我又重新活了一次;我重新學習了愛與被愛;對健康的渴求(身心靈的和諧共振)讓我重新認識閱讀與學習的本質,同時享受閱讀的樂趣與喜悅。。。以前的我總是向外求,向外看,向外攀比。透過閱讀加上身體力行,現在的我總算是稍微成熟,心也定了許多。
潛意識毫無幽默感可言,人經常隨口自我調侃,卻把自己帶進不幸的情境中。
直覺是有意義的,直覺就是內在的指導,是人們最正確的帶領。
人的生命道路總是富足的,但一切富足都必須透過人的渴望丶信心或所說的話,才會顯化出來。耶穌基督很清楚的說,人必須跨出第一步,「你們要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聖經》裡說「關於經由我手的工作,你們可以命令我。」無限的智慧——神——隨時準備好要實現人們最微小或最偉大的要求。每一個渴望,無論有沒有說出口,都是要求。我們不時會因為願望突然實現而感到驚訝不已。
在人與自己的最高理想,以及每個內心的渴求之間,除了懷疑和恐懼,沒有任何阻礙。只要可以「不帶憂慮」地祈禱,每一份渴望都會立即實現。
恐懼是人類唯一的敵人,恐懼匱乏,恐懼失敗,恐懼生病,恐懼失去,還有莫名的不安。耶穌基督說「你們這小信的人哪,為什麼膽怯呢?」於是,我們了解自己必須以信心取代恐懼,因為恐懼衹是倒置的信心;恐懼相信的是邪惡,而非美善。
老子是這麼説的——
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託天下。
看清楚人的美善,清除心理一切與邪惡有關的影像,就是這場人生遊戲的主要目的。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將對美善事物的體認深深烙印在潛意識裡。
潛意識是忠實的僕人,但我們一定要非常謹慎的給予正確的指示。人類一直有個沉默的傾聽者隨侍在旁——那就是我們的潛意識。每個念頭、每句話都深深印在潛意識中,並且被巨細彌遺的執行著。因此讓我們粉碎潛意識裡所有我們不想再保留,老舊的,不好的經歷,重新建立美好的記錄。
帶著力量和信心,大聲的說出下面這段話「現在(用我說出口的話),我要粉碎破除潛意識裡每一個不正確的記錄,就讓他們塵歸塵,土歸土,回到原本的空無之中,因為這些本來就是我自己虛構出來的。現在,我要透過內在的神性,在健康、財富、愛及完美的自我表現等層面重新建立美好的記錄」,這是生命最完美的彰顯,遊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