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欲求具有極大的力量,必須導往正確的方向,否則混亂將接踵而來。
人的欲求具有極大的力量,必須導往正確的方向,否則混亂將接踵而來。
人只會收到自己給出去的。人生遊戲是一場有如回力鏢般自作自受的遊戲,人的思想言語和行為,早晚會回到自己身上,精准得令人咋舌,這就是業力法則,梵文稱之為「因果循環」—「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
50歲以後,我覺得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清楚的生命觀。生命觀離不開生死,談生死離不開宗教(宗教的教義,而非形式),因此也可以稱為宗教觀。生命觀形塑了我們往後的行為,同時也讓我們有能力去面對各種的變化,特別是面對死亡。共產主義或唯物的生命觀認為人死如燈滅,所以他在世時會最大化他個人的利益,以自己以及他所關心的人的利益最大化為目標,生命充滿急迫感,因此行為上會比較自私。我相信因果輪迴,相信業力法則,相信諸行無常,諸法無我。因此專注在自我的提昇以及善待一切人事物,就會很自然的成為我的生命觀。而死亡就像出生般的自然。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天地沒有所謂的仁與不仁,衪一視同仁,當然對生死也是一視同仁。
一個人懂得越多,責任就越大。一個瞭解靈性法則,卻不去實行的人,會因此蒙受極大的痛苦。「敬畏主是智慧的開端,」如果把「主」這個字換成「律法」,《聖經》裡的許多教導就會更清晰易懂。「主(律法)說:[申冤在我,我必報應]」是律法在執行報應的工作,而不是神。在神的眼裡人是完美的,「神就照著自己的形象造人,」而且讓人是「有能的、主治的。」這就是神對人的完美構想,並且記錄在神聖意識裡,只等著人去辨認出來,因為人只會成為自己所能看見的樣子,只會擁有他所能看見的成就。
耶穌基督說:「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因此我們瞭解到,自由(也就是從各種不愉快的情境中解脫),是來自於知識——「靈性法則」的知識。先服從,才得權柄;當人服從了律法,律法就會順服人。心智的法則也是一樣!
人的欲求具有極大的力量,必須導往正確的方向,否則,混亂將接踵而來。人應該永遠衹要求聖靈為他安排的事物。
人們被告誡:「我的意志將行使,而不是你的」。有趣的是,當人真的能放下個人意志時,反而能讓無限的智慧透過它來運作,並往往因此得到他所渴求的事物。
「要靜靜等待指示,看主(律法)為你們施行拯救。」
楊定一在「唯識」這本書中剖析所謂的主體(大我)跟客體(小我)。從「我」向外追尋,人生並沒有一個共同點,但轉向內看,他說「共同點,是在於能知覺的,倒不是在於被知覺的對象。」他提出「物質是一種觀點,並不是一種東西。」物質離不開製造它的過程,最多是在反映你認知它、捕捉它的機制。而製造它的過程,捕捉他的機制,本身也離不開生死,都是從二元對立衍生出來的。沒有一個物質足以獨立存在。任何物質都沒有一個站得住的本質可談。。。
你這一生沒有過不追求慈悲,愛,快樂,寧静,自由,因為你從來沒有過不追求自己,你不斷地想跟自己合一,回到自己,回家、解脫、自由。。。其實不是你想去哪裡或回到哪裡,反過來是一體在吸引你到祂自己。。這個吸引的力量,我過去把它稱為「恩典」。
人無法強迫外在世界成為他不是的樣子,如果渴望財富,就必須先意識到自己是富有的。
許多人不明白,任何物品與禮物都是投資,囤積東西或當個守財奴,反而會造成損失。
當人全心信任時,將會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供給,不過在供給出現之前,一定要抱持信心或信任。「照著你們的信心給你們成全了吧,」「信心就是所望之事的穩固基礎,是未見之事的確切證據,」信心會穩固我們的願景,與願景相反的影像則會煙消雲散,而且「若不灰心,到了時候就要收成。」耶穌基督帶來好消息(福音),他說有個比業力法則更高,超越業力法則的律法,那就是恩典法則,或者說寬恕法則。恩典法則會讓人從因果法則 — 後果法則 — 中解脫,「我們在恩典之下,不在律法之下。」這告訴了我們,在恩典的層次上,即使沒有種下同等的因,依然可以收成果,上帝的禮物就這麼自然地傾注給人。「一切王國的供給都是人的」這種持續賜福的狀態,始終等候著那些能夠克服人類(世俗)思想的人。
世人總是認為會有苦難,但耶穌基督說:「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世俗的思想充滿了罪,病痛與死亡。耶穌基督徹底看清這樣的幻象,告訴人們疾病與痛苦將會消失,而死亡這個最後的敵人也將被克服。
現在,從科學的立場來看,我們知道衹要在潛意識烙下永恆青春及永恆生命的堅定信念,死亡將被克服。潛意識是不具方向的單純力量,只會毫不遲疑的執行命令。而在超意識(人的內在上帝或內在神性)的引導下,「肉身的復活」將會實現。人死的時候將不會棄肉身而去,而是會蛻變為如同美國詩人惠特曼所歌頌的「電的身體」,因為基督教是建立在對罪的寬恕和「一座空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