閉氣、讓身心重新開機

自然的閉氣和意識的變化分不開,而閉氣本身也可以作為一個重新設定身心的方法,也就是我過去多年講的守息。

有科學家測量過,讓人閉氣閉到極限,然後用一分鐘正常呼吸來休息,這麼重複三次就可以看到血中二氧化碳大幅提昇。血液酸鹼值降到7.36,血氧濃度下降,你應該已經知道,血氧降低,身體組織不見得會缺氧,特別在這種狀況下,血液裡的二氧化碳增加,血液酸鹼值下降可以幫助血紅素釋放氧氣,身體組織反而會得到更多氧。

一旦閉氣到達極限時,還會增加血液裡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的量,這意味身體進入一種壓力反應。另一組科學家則請受試者連續進行15次閉氣,讓他們閉氣到極限,而閉氣與閉氣期間可以休息幾分鐘。結果發現這麼做能增加身體合成紅血球生成因子(EPO)的量達24%。

EPO是腎臟在身體缺氧時分泌的激素,會刺激身體產生更多紅血球來運送氧氣。一個人能閉氣多久,一部分是反應對二氧化碳或所有的代謝產物的容忍度,可以說反映總體的健康狀況。另外也多少反映了平常是否在不良的過度呼吸或是偏淺的呼吸,這部分則與個人的不健康有關。能夠輕鬆閉氣的時間越長則反映身體運作的整體狀態是越好的。

一個人如果平常作閉氣練習,體內二氧化碳高起來,讓代謝環境略偏酸性,則有益於身體組織取得氧氣,提高對二氧化碳的容忍度,血管也更放鬆。整體來看對體能表現和一般健康都有幫助。

輕鬆進行閉氣練習,吐氣後閉氣

  1. 先用鼻子呼吸幾次,鼻子吸氣,鼻子吐氣,一般速度自然呼吸即可。
  2. 吐完氣捏住鼻子開始計時。
  3. 出現想呼吸的自然徵兆時,再忍耐一下才恢復正常呼吸。

記得這樣的練習不要剛吃飽就進行,一般人如果希望做這樣的閉氣練習,強度可以先守在「感覺有點在忍耐,但還不至於忍不住的程度」。適當的練習強度會讓你在閉氣結束後的第一、二口呼吸略大一些,但接下來的呼吸就恢復平穩。用這樣的強度來進行,你可以早晚各做幾次,大約進行兩星期,就可以體會到一些進步,而可以從自然閉氣時間的長度反映出來。

輕鬆進行閉氣練習,吸氣後閉氣

方法同吐氣後閉氣,但是改成「吸氣後才閉氣」。

和吐氣後閉氣相比,吸完氣後再閉氣對一般人比較容易適應,不會有空氣不夠的恐懼感。吸氣後再閉氣可以慢慢體會到身體各部位的代謝作用下,不斷累積二氧化碳,直到需要忍耐著不呼吸的地步。在忍耐不呼吸的同時對橫膈膜和肋間肌也造出壓力,而造出一種類似於按摩的效果。

下次你身心不太對勁時,也許頭痛或是緊張、焦慮,你需要的不是大口深呼吸,而更多是這裡和第13章所談的閉氣練習。閉氣幾秒鐘憋到適中的程度就好,到有一點感覺想吸氣但還忍得住的時候,就可以放開來恢復呼吸,重複進行幾次觀察身心的變化。

有些頭痛和緊張跟血管收縮有關,而閉氣可以讓二氧化碳增加,進一步讓血管放鬆擴張開來,有可能有助於減輕頭痛和緊繃。

當然身心反應不是單一層面的,如果很清楚自己的不對勁和疲勞、壓力或其他刺激有關,還是要學會去處理。妥當調整呼吸也是可以做的措施之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