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神

按照古傳中醫的觀點,萬病由心起,治病必治心。心是最根本的,神是由心而生,古傳中醫認為,心的本體是無為的、靜寂的、不動的,是「普遍如此」,「本來如此」、「必然如此」的。很多人都知道,中醫經典裡常說「心藏神」,卻少有人知道心與神的主次。古傳中醫有一句千古不傳的秘訣,叫「寂然不動為心,感而遂通為神」。

整個古傳中醫的修習過程,說到底,就是修心和煉命,修心之說,與佛家的說法如出一轍,煉命則是分階段將精、氣、神三寶凝化,所以「精」和「氣」這兩寶也就特別重要了。

古傳中醫在收心止念開始時,就用正呼吸進行調息,叫做「調真息」,到了神氣精漸漸合凝、合煉時,此時之氣叫做「真氣」,古字寫作「炁」。如何做到「真息」呢,真息即無息!道藏。洞真部。玉訣類說:「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這些話多麼像佛家的話呀,這就是方法。

「神」守住了嗎?「心」靜到極點了嗎?平時有注意節育保精嗎?那個呼吸之氣「以」踵了嗎?念頭越來越少了嗎?日子越過越簡單了嗎?今天比昨天輕安、快樂了嗎?如果以上都沒有,拜託不要到處說自己在修行,學佛啥的,都是自欺欺人。陸放翁的詩:存神止慮自長年,黃老遺書漢尚傳,妙語雖傳人不省,卻從丹灶覓神仙。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