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時養膽經

心法藥方:睡覺、「練」子時功,千萬不要在這個時間行房。

人秉天地之氣而生,天地陰陽流通演變,支配著人體的生理活動,此時正是天地陰陽演變的關鍵時刻,這個時候的養生就至關重要,不可不慎。

宋朝大儒邵康節先生有句千古名言,「一陽初動處,萬物未生時」說的就是「一陽來復」,在一年中是指冬至,在一天中就是亥時尾、子時初。因為此時天地陰極生陽,開始了一陽,所以這個時間如果不能靜坐用功,起碼應該處於睡眠狀態,才能偷得天地之先機,讓人體與天地同步,進行陰陽大交換,接受天地間的一陽來復,培養元氣,守護先天真氣。

古傳中醫跟道家門人都要求弟子在這個時辰練子時功,目的就是為了在這個時辰「奪天地之造化,侵日月之先機」,學古傳中醫的,甚至許多練內家拳的,這個時辰,必定是用功的寶貴時間,對於一般現代人,這個時間最應該做的事情是睡覺,同時避免吃宵夜、行房。

復卦的這一陽爻,實際上象徵陽氣回復,此一陽雖微,然而依據自然之理上行(陽氣生發),生命能量的復興之勢不可阻擋它。所以這個時辰的養生要點是千萬別損耗真陽,如果不懂練子時功就應該進入深度睡眠,千萬別在這個一陽來復的時辰行房,消耗生命裡的那一點純陽,是要折陽壽的。明朝著名道醫冷謙道長說得更狠。「切忌子後行房,陽方生而頓滅之,一度傷於百度。。。獨犯陰陽禁忌,不惟父母受傷,生子亦不仁不孝」。

這個時辰的子時功怎麼練呢?所謂真傳一句話:把自己的心念平息下來,聽其自然,念頭空了,「一陽來復」,進入虛無態,先天一氣(炁)自然來。

先天一氣是什麼?這是一個大問題,千古聖賢不輕傳,你要等到心念止息下去,才能體悟到。心念止息之後,心神也隨之進入恍惚窈冥的狀態,這個狀態下才能體察到。為什麼呢?因為心念止息了,神才能凝住,神凝則氣聚,氣聚了,就是「復卦」,一陽來復,生命就發展、升騰,身體自然就往健康長壽的路上走了,「道自虛無生一氣,便從一氣產陰陽」。

以上說的是一天之中天地間的「子時」,其實人體也有子時,而且人的身體一天可以有多次子時呢,這是千古不傳之秘。古傳中醫和道家高人叫做「活子時」,活子時是什麼時候呢?這「無欲而剛」的瞬間就是人體的「活子時」,這就是太上在《道德經》裡闡述的道理。「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脧作,精之至也。終日號而不嘎,和之至也。」

自《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提出「凡十一臟取決於膽」的理論以來,千百年來也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我們知道復卦是「一陽來復」,應在人體就是子時。亥時是人體的嚴冬,子時則是人體的初春,初春是什麼?按照《黃帝內經》的話來說,春天是天地俱生,萬物以榮的季節,初春是少陽,子時人體的老闆正是膽,這條經脈叫「足少陽膽經」。膽正是少陽春升之氣,它是「一陽來復」的開端,復卦的初爻。正如「一年之計在於春」,春氣生則萬物安,膽氣於一天中的「初春」生,自然萬分重要了。這就是「凡十一臟取決於膽」的道理,並不是說身上的五臟六腑都得聽膽的。

中醫對膽有更深層的認識。第一,膽主決斷,分勇怯。中國話裡的詞語如「膽量」,「膽識」,說的就是膽的「決斷」功能,和「膽大」「大膽」「膽小」「膽怯」等,說的就是膽的分勇怯功能。
《黃帝內經。素問。六節藏象論》「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很明顯,中醫對膽的這個認識,已經不是西醫解剖學意義上的膽囊所能相比的了,中國老祖宗對生命的認識早已上昇到精神領域的深層次上來。

第二,肝與膽解剖位置毗鄰,兩者的關係比僅通過經脈互相絡屬的臟腑更為密切。肝像個將軍,負責謀略,膽是善於歸納總結,而且比較中正的官,負責做決定。《素問。靈蘭秘典論》「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所以中國話裡的「肝膽相照」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中醫認為,大小腸、胃、三焦和膀胱裡裝的都是「濁」的髒東西,只有膽裝的是清淨的膽液。明朝大醫張景岳說:「膽為中正之官,藏清淨之液,故曰中清之府」。《難經》也說膽是「清靜之府」。道理很簡單,膽液的狀態就是膽腑的狀態,它本身的特點是「藏而不瀉」,負責協助肝來做決斷,決斷不僅有情志上的決斷,而且有生理上的決斷,主要是協助肝主疏泄,促進消化飲食,運化水穀精微,祇有清淨的膽液,才不至聚液成濕成痰,而且膽液的氣味是苦的,他沒有其他體液的腥臭之味。

功法:敲膽經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