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經八脈各有所司

1. 陰維脈:隨吸氣上升,起於小腿內側沿著大腿內側上行到腹部,與足太陰脾經相合,過胸部與任脈相會於頸部 。 2. 陽維脈:隨吸氣上升,起於足跟外側,向上經過外踝,沿著足少陽膽經上行髖關節部位,經肋後側,從腋窩後上肩膀,行至前額,再到項後合於督脈。陰陽維兩條經脈負責聯繫與調節六條陰經和六條陽經,因而有調節氣血盛衰的作用。 3. 陰蹺脈:隨吸氣上升,起於足舟骨的後方,上行內踝的上面,向上直行至大腿內側, 經過陰部向上沿著胸部內側,進入鎖骨上窩,上經人迎的前面,過額部,到目內角, 與足太陽膀胱經和陽蹺脈相會合。 4. 陽蹺脈:随吸氣上升,起於足跟外側,筋外踝上行腓骨後緣,沿著股部外側和肋後上肩膀,過頸部上挾口角 ,進入目內角與陰蹺脈會合。 這兩條經脈共同主管眼睛的開合和下肢的運動,所以這兩條經脈通了,也可以治療失眠和下肢不靈活。 5. 帶脈:這條經脈最有特色,其他經脈都是「縱」向的,只有這條帶脈是「橫」的。他的具體位置差不多就是我們穿褲子繫皮帶的那一圈。它起於季肋部的下面,斜向下到五樞、帶脈、維道穴,這三個穴位剛好壓在膽經。 帶脈「橫」著繞身一週,起到約束全身其他經脈的作用。這條經脈對女子尤其重要, 差不多可以說凡是婦科病都與任、衝、帶脈有關。古人常用帶脈來調經止鬱、疏通肝氣,化解淤積。古傳中醫有專門的秘法理通這條帶脈,敲打帶脈有利於消除小腹肥肉,防治婦科疾病,和對治小兒疝氣。方法很簡單:自然站立,兩手握空心拳,用後溪穴沿著腰帶來回槌打108下。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