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彌知音

這是一個分享的網站,分享養生,修行與生活點滴的日常。生命就在當下,也於當下與宇宙連結。

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The game of life and how to play"中文翻譯"失落的幸福經典",它開頭是這麼說的:人生是一場遊戲,是一場關乎付出與接受的偉大遊戲。每個人都是在施與受中完成我們的一生,然則施者寡而受者眾,只能以感恩與回饋的心情,成就往後的每一天。

網路上各種養生保健資訊充斥,令人眼花撩亂,常使人有無所適從之感!身體的健康不在保健知識的多寡或功法的高深,最重要的是執行的次第與實踐!中國文化特別重視氣,各種元氣、宗氣、營衛氣、心氣、肺氣、勇氣、義氣等等,中醫更強調氣為血帥,養好氣可以大大改善血液循環,而各種慢性病說到底,就是循環相關疾病!

呼吸之氣,則是生命存在的基本,而身心修養的初步,更離不開呼吸之氣。所以能夠注意這個氣的問題,就是走上健康之路的第一步了。釋迦摩尼教導弟子們即身成就,證果位的修持方法,是先由修出入息入手。我們給它下一個註解,是先修有為法,就是從現有生命的生理方面入手去修的。現在的生命,重點就是鼻子到喉嚨這裡三吋的地方,如果氣不在就活不了,一口氣不來就是死亡,所以要從這裡開始修。。” 南懷瑾呼吸法門精要”

按照古傳中醫的觀點,萬病由心起,治病必治心。心是最根本的,神是由心而生,古傳中醫認為,心的本體是無為的、靜寂的、不動的,是「普遍如此」,「本來如此」、「必然如此」的。很多人都知道,中醫經典裡常說「心藏神」,卻少有人知道心與神的主次。古傳中醫有一句千古不傳的秘訣,叫「寂然不動為心,感而遂通為神」。

整個古傳中醫的修習過程,說到底,就是修心和煉命,修心之說,與佛家的說法如出一轍,煉命則是分階段將精、氣、神三寶凝化,所以「精」和「氣」這兩寶也就特別重要了。

古傳中醫在收心止念開始時,就用正呼吸進行調息,叫做「調真息」,到了神氣精漸漸合凝、合煉時,此時之氣叫做「真氣」,古字寫作「炁」。如何做到「真息」呢,真息即無息!道藏。洞真部。玉訣類說:「心不動念,無來無去,不出不入,自然常住」。這些話多麼像佛家的話呀,這就是方法。

「神」守住了嗎?「心」靜到極點了嗎?平時有注意節育保精嗎?那個呼吸之氣「以」踵了嗎?念頭越來越少了嗎?日子越過越簡單了嗎?今天比昨天輕安、快樂了嗎?如果以上都沒有,拜託不要到處說自己在修行,學佛啥的,都是自欺欺人。陸放翁的詩:存神止慮自長年,黃老遺書漢尚傳,妙語雖傳人不省,卻從丹灶覓神仙。<問道中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