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氣玉佩銘

行氣,深則蓄,蓄則伸,伸則下,下則定,定則固,固則萌,萌則長,長則退,退則天。天幾舂在上,地幾舂在下,順則生,逆則死。

顯然,「行氣」之要,在於深。何謂「深」?這裡的「深」字含義頗廣,第一個意思就是「歷時久」,久久用功之意, 誠如《周易》所說「聖人所以極深而研己」。 久久用功之後,真氣就可以「蓄」一積蓄、積聚起來。 氣聚而神凝,自然就「穩定」,身心穩固安定了,故「深」字的第二個意思就是「穩定」。 聚氣凝神積蓄能量之後,人體真氣就會「蓄則伸」。 這裡的「伸」其實就是「信 」,就是老子在《道德經》裡說的「其中有信」。 所以說,古傳中醫非得自己實修實證不可。

「伸則下」則是在有了信之後,人體真氣下降丹田 !人體真氣下降丹田才能真正做到凝神入靜、入定,所以說「下則定」。 也只有真正做到入靜,入定了,才能使人體真氣凝固起來,故說「定則固」。 人體真氣高度凝固之後,即「定則固」之後,它自然要「固則葫」。 這裡的「萌」雖然如郭沫若所說「如草木之萌芽」, 但卻是古傳中醫及丹家所說的「大藥將成」的隱語「黃芽」,也就是《周易參同契》所說的「玄含黃芽,五金之主」的那個東西,可以理解為內氣凝煉的「結果」, 所以古聖才說「丹頭本是先天炁,練作黃芽發玉英」。 行功至此,「黃芽」漸長,故說「萌則長」。 發芽,長大之後。為什麼說「長得退」呢 ?太上在《道德經》裡說「反者,道之動」,《 周易參同契》說「反者道之驗」。「退步原來是向前」的道理就在這裡!當然歷代名家多把它理解為此是真氣打通了任督二脈,氣從丹田往後退,經過督脈上了頭頂。 這樣理解也無不可,因為後面所說的「退則天」的確可以理解為真氣自然在體內進行河車運轉,通過三關穴而上升至頭頂泥丸宮。「 天幾舂在上」的「天幾」,可以理解為「天機」,在古傳中醫的千年秘傳裡,真氣內煉的秘法以天為鼎,以地為爐,以泥丸宮為鼎,以下丹田為爐。「 天幾舂在上」,意指人體真氣在經過久久用功,積蓄圓滿,精滿生信,萌芽發展之後 ,這個時候的這股「氣」和能量叫「外藥」。當「外藥」沿著週天循環到了泥丸宮,還要進行一番「舂搗」來去殼存粟,去礦存金,提煉為真正的藥物,再讓外藥回爐到下丹田,使其結丹,成為人體內的真正大藥或者說核反應爐。 順此行之可得長生久視,逆此行之則無法長生久視而老死。故說「順則生,逆則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