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脈,督脈,衝脈

任脈,統管身體諸陰脈

督脈,調節陽經氣血

衝脈,主導人體生殖機能

任脈主管全身的陰脈,這條陰脈之海,一般醫書都是這樣描述他的起止路線:「起於中極之下,以上毛際,循腹裡上関元,至咽喉,上頤,循面,入目」。 事實上能看到經絡的人會發現,任脈常常是隨著我們的呼氣下降,從兩目到人中,到咽喉一路往下到會陰穴。 當然它也可以倒過來從中極向會陰下行,再上毛際,一路往上。這條筋脈有3個小周天訓練的大穴:膻中、關元,會陰(即中丹田、下丹田和會陰穴所在區域)。這三個大穴如果通了連成一線,小周天就算通了一半。

任脈上還有三個重要穴位,人中、肚臍和頤。

人中,顧名思義,一般急救,人們都懂得掐掐「人中」,暈倒的人就會醒來。 古傳中醫有一個急救密法,對剛剛暈死過去的人,往心臟的方向用力揉按魚際,同時用力掐人中,剛剛暈死過去的人就能活回來。 算命的書上常說人中長而深的人會生男孩,算命先生都說不出個所以然,其實箇中道理就是因為人中是任督二脈的交會地。人中深而長是精氣,陽氣充足的表現,與「男性」相應。 肚臍那是我們出生前連著母體的關口,隨著臍帶的剪斷,我們從先天到了後天,歷代道、醫兩家都有丹田位置的爭論,基本上都是圍繞著肚臍,可見肚臍的位置對醫、道兩家都特別重要。 中醫常教人用艾草薰肚臍,道理就在這—培育壯大丹田之氣。頤 就是我們微笑的時候臉上動的地方。「眉心舒展,面帶微笑」這個動作是個「不法之法」可以讓頤這個部位放鬆,從而使任脈放鬆下來。

督脈,總督全身的陽脈。醫書一般這樣描述督脈的起止:「起於下極之輸,並於脊裡,上至風府入腦,上巔,循額至鼻柱」。如果小周天通了,反觀內察便可見督脈隨著我們的吸氣上升。於一呼一吸之間,吸氣督脈的真氣由下而上,沿著脊椎骨上行到頭頂,接著往下行至人中;呼氣,人體真氣從人中一路往下,至會陰。按古傳中醫的說法,督脈上有小周天上的六大穴位:尾閭、命門、大椎、玉枕、上丹田。這6個大穴道如果「通」了,連成一線,就是督脈「通」了。 這就是為什麼古人管通周天叫做通督,畢竟督脈上的大穴比任脈多了一倍。《莊子·養生主》中有句話叫「緣督以為經,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養親,可以盡年」,其實莊子說的就是這條督脈,有點類似西醫所說的中樞神經 。古傳中醫者認為,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在於這條督脈是直立的,人體的脊椎骨是直立的,上面左右兩側掛滿了五臟六腑,前後巡行著任督二脈,如果能保證真氣在這條督脈上通行無阻,可以直接強腎,補腦,使人得以顾養天年。 那麼這條督脈確切位置在哪裡呢?千古以來很少人說得清楚,但總不離脊椎這條人體中樞。我比較認同的督脈位置,是在脊椎骨的骨髓中間那條比頭髮還細的線。這是普通人的督脈,經絡極敏感的人,督脈相對寬粗些,而修行有素,精氣很足的人,則更寬大些。現代男孩子似乎越來越女性化,就是因為終日不見太陽,整天對著電腦電視,加上腎精過早洩漏、虧損,使這條經脈陽氣太弱。 對治的方法就是回歸生命的本源,盡量多在太陽底下工作、生活,經常讓陽光照射到背部。 所以男孩子要「賤」點兒養,別讓他們太過養尊處優,多趕出去外面「日曬雨淋」,另外別讓他們太聰明,太早交女朋友。

衝脈,是我們五臟六腑十二正經的海,我們的五臟六腑都領受著這條經脈的氣血濡養。反觀內察這條經脈,可見其随我們的吸氣上升。起於小腹,下出於會陰,向上行於脊椎之內,其外行者經氣衝於足少陰腎經交會,沿腹部兩側,女人到胸部就散開(所以女人胸大與否就看這裡真氣是否充足),男人則繼續上行達咽喉,環繞口唇。女人胸部大小,男人鬍鬚多寡,都取決於這條經脈!如果女子胸部小,往往會長「鬍子」就是這條衝脈(也叫太衝脈)不夠通暢 。女人若要隆胸,有兩次機會,一次當然是在發育期間,調理調理這條太衝脈;另外就是懷孕生育的時候。胸部小的女子哺乳期沒有乳汁的女士們,如果能逼著嗷嗷待哺的嬰兒嘗試吮吸兩三天(結合些催乳食物),就能迫使身體恢復其先天本能和母性,最後也有隆胸的效果。 所以老百姓說月子做得好可以是女人的第二次發育,道理就在這條太衝脈上。男子氣血足的,鬍子就多,因為氣血足,這條太衝脈上行過喉嚨後,環繞於口唇的力量就強。

頭髮是血之餘〈中藥「血餘炭」其實就是頭髮),是腎之華。所以頭髮的枯榮跟肝腎脾息息相關。如果頭髮乾枯發白,就是肝血不足。長期熬夜的人容易好白頭,就是因為熬夜傷肝。如果頭髮掉的快而多,就是腎的收斂功能變弱,脾的運化過度。西方人多較早「懂事」,腎經虧損過早,且愛食重口味的鹹食,又喜甜品(如巧克力)。鹹入腎,甜入脾,攝入過量,兩敗俱傷,自然光頭來得早來得猛了。所以要對治掉髮,平時要注意少吃巧克力等甜品,飲食清淡些,同時注意保護好元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