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醫就是傳道

古代的「診法」指的是望、聞、問、切,其基本原理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念的基礎上,是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等中醫理論的具體應用。

上古沒有中醫的觀念,醫道不分家,傳醫就是傳道,寧可失傳也不誤傳。師父必須對徒弟進行所謂磨性的訓練,把你的心性磨平了,真東西才能教給你。

古代的學字怎麼寫?「學」,上半部分是兩隻手,捧著一個「爻」,「爻」是什麼?《易經·繫辭》說「道有變動,故曰爻」,說的是手中要掌握變動之道 。下半部分就是屋子底下一個子, 你首先得處於低位,在家裡好好做人子弟。 中醫這一行本來就是很玄妙的,你看中醫的醫字,在殷商甲骨文裏寫作「毉」,其部首為「矢」為「殳」,《說文解字》說「矢,弓弩矢也」,而「殳」也是古代的兵器 。 兩個都是可致命的利器,表示破壞力大,遇到「巫」了,就得「醫」,有得救了。那麼「巫」是什麼?《說文解字》說「巫,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 。」後世很多學者都因此而認為巫就是裝神弄鬼的人。 其實,歷史上乃至現在農村社會裡確有不少裝神弄鬼的「巫」,那是假「巫」,真「巫」是「能事無形」,即通達無形之事理的人,以簡單的「舞」技練習就能讓你安下心神的人。在民智未開的時代,這類人容易被神化,而擁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假「巫」跑出來濫竽充數混飯吃也就不奇怪了。

「巫」的方面是什麼?就是古人探索天地、自然、生命三大領域的方法論,方法論解決了,「理通法自明」,治病方法,就可以自己回家編去。「道有變動」才是「學」,回家去給人治病是「習」。孔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夫子的本意是學了就要會變通,並且經常實踐它,這樣才會使學問、技術不斷提高,而自己也因此而快樂 。習就是實踐。

所以在古代,學中醫,其實就是學「道」學方法,先從自個兒身上開始,把自己的身體折騰通了,就能一通百通。

Q..
我們中醫、武術、道術等以往的教學方式,很多師傅都不願將秘訣全部說出,甚至有些老師傅害怕徒弟假如學成了,不圖思恩,總要留一手防他。如果每個師傅都這麼留一手,總共108招,傳到108個就沒得傳了。。

A..
您這是外行人說外行話。就算核子物理學,基因工程,金融工程等等現代學問,也只能是人群中的少數人「能」學。中國很多傳統文化的東西,其尖端程度恐怕不比這類現代科學差,所以「能」學的(可以被傳授的人)也不會太多。這一點其實也不難理解。要求師父「把秘訣全部說出」這個願望也不錯,可是師父要真說出了,缺心眼,少悟性的人也照樣聽不進去。您說,給您說一堆金融工程的「秘訣」你能懂多少呢?傳統文化的很多東西,是要實證的,你不到某個程度,學了無益。再說你得問問自己何德何能,為何人家非得「將秘訣全部」說給你聽。至於您比方說如果每個師傅都這麼留一手,總共108招,傳到108個就沒得傳了,這也是外行話。有招有式的東西,留不留都沒啥意義,真正高明的學問,哪有啥招式!

「速成」並非好事。沒有經過養深積厚、韜光養晦,一下子有了這些神奇的中醫能力,除了能增加傲慢心,對人對事沒有多大幫助。耐得住寂寞,有恆心的人,才有望為往聖繼絕學,古德有言「飯未煮熟,不能強自一開;蛋未孵熟,不要妄自一啄」。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